• 资讯
  • 名家
  • 艺品
  • 画展
  • 影视
  • 网拍
您的位置:天下藏玩 > 资讯 > 画家动态 > “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创作谈
  • “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创作谈

  • 2017-02-22  作者:张国琳  来自: 点击:15235 次
  •        【汉武帝统治下的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处于鼎盛之中的大帝国无论是文治还是武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他在位54年,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政治上,武帝颁行推恩令,制订左官律、附益法,实行“酎金夺爵”,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察举制度,设立太学,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元元年十月,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以贤良上书对策三篇,献“天人三策”。在对策中,董仲舒请罢黜刑名,崇尚儒术,明确教化,广兴太学,让郡国尽心于求贤。并提出以儒家学说作为封建国家统治思想,认为凡是不在研习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的,都要断他们晋升的道路,不要让他们与儒学之上齐头并进。从此,儒术从私家学者的文斋走进了太学。两汉400余年,经学大师接踵辈出,疏证训诂,极一时之盛。】

    小初稿

            2011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2012年5月得知了“创作工程”申报实施办法后我立即开始了准备工作。和2006年参与申报“20世纪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一样,我首先从有关安徽历史题材入手,但此次高手林立,第一轮草图评审我落选了。2013年1月接“工程”组委会办公室通知后,我又及时提交了两个项目草图稿。5月得知我的第3稿“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草图入选。2013年9月13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50个主题167幅(件)作品习作稿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正式签约,接受国家给予我的订单。和上一次“美术创作工程”签约时的兴奋心情可不一样,当时感到了一片茫然。尤其是当天下午在国博学术研讨会上,著名历史学家孙机老先生的一番教导使我更加感到此次创作的艰难。后来在上海延安饭店我又一次见到孙老先生,他的广博学养和治学态度又一次让我感到自己的历史知识浅薄,任重道远。回想2006年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每一位作者手头都会有不少影像图片资料,同时还有不少前人已经创作过的同类美术题材作品作参考, 甚至有些历史当事人还活着。而这次创作的历史事件时间可追溯到上古七千年,不要讲画家本人就连历史学家手头的考古资料都非常有限。因此如何认识历史、还原历史成为每一位作者立马要解决的问题,图解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考验着每一位作者的智慧。


    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2稿

            北京签约后,我的创作精神紧绷了,但创作行动却变得异常迟缓,下一步的进程不知怎样继续,每天工作不知从何下手,总是画些不明确的东西,和往常主题画创作的感觉一点也不同。2006年画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大包干题材,北京签约后就组织下乡写生、采访。一年多时间拍摄图片资料3000多张,整理出100多个典型人物形象和近百件江淮农村的典型的服装、家具、农具和日常用品资料,写了3万字的创作笔记,创作20余幅草图和变体画。三年里创作进度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工作忙而不乱,但这次以上的创作资源不无存在,仅有的考古资料也非常稀缺,同类题材艺术作品演义戏说偏多,史实误差太大无法参照。创作素材主要是在互联网上收集整理,开始阶段创作几乎没有实质的进展。


    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彩色2稿

            根据签约要求,原画面改竖幅为横幅,篇幅要求180cm×360cm,所以首先要求将画面调整为横幅,并根据尺寸重新进行构图构思。由于头脑中储备有限,几次构图不满意,创作工作进展缓慢。2014年10月初,接到“工程”组委会办公室通知:14日上午在上海延安饭店专家组进行草稿点评。匆匆赶到上海见到了专家组成员:冯远、吴长江、刘曦林、刘健、孙机、杨泓、赵连赏、施大畏、王宏剑、代大权,上海文评家王时安、陈研音,“工程”组委会办公室王仞山、韩淑英等。因要赶回合肥的动车,上午的点评我要求第一个出场,通常第一个被考受到的批评最多,这也是我愿意的。史学家的点评在意料之中,从汉代建筑、日常用品、衣冠制度,历史情节、甚至人物与环境比例关系等…真是被批的一无是处,体无完肤,好在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我挺了过来。美术评论家和美术专家们的意见比较重艺术的表现,就构图构思情景形象说的多些,冯远老师的“展开想象,丰富画面”的建议让我受到启发,吴长江老师批评让我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所有专家组成员都发表了意见,整个过程没有让我解释时间就占用了近两小时,但这是我此次上海之行最满意的收获。当日下午赶回合肥,16日让女儿在网上查阅买了一堆有关汉学的书籍,有沈从文、孙机、赵连赏、杨泓等十几本书和画册,如:【汉代物资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物资文化】、【大汉气象—中国汉代画像艺术】、【中国古舆服论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汉画选】、【敦煌莫高窟】等等。新的构思构图已隐约在脑中显现,反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丰功伟绩之“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光靠叙事形式就一个具体事件展开是不可取的,所以第二稿我将以叙述的手法把西汉初期那个黄金时代的宏大历史图景与重大事件融合到作品之中。


    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第3稿

            接下来半年里就是翻书读史恶补汉代历史知识。直到2015年4月后才动笔对草稿进行修改补充,而且是持续不断地反复调整增减,整整一年,我就在翻书查阅、整理资料、及时修稿中度过。年末我才开始画正式色彩效果稿,4开打印纸大小的正稿,可能是这次工程中最小的一幅正式定稿,但我画的很认真精细,用小楷毛笔及水粉颜料画成。为了在刻印阶段做到心中有数,也因“工程”组委会办公室一直没有第三次审稿的通知,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96cm×68cm两幅绝版套色版画习作。以敦煌壁画为切入点体会中国味版画的创作感觉,寻找中国古壁画和民间风俗画的表现效果。11月,我不敢再等专家组审稿而影响创作进度,开始制做底版,画稿转印,涂胶定图等准备工作。进入刻版印制阶段才是版画正式创作的开始,临阵的紧张情绪和烦躁的心理也凸显出来,一切是静静的其实是不安的等待。12月上旬看到北京专家组在四川、重庆指导的消息,2016年1月中旬我终于接到了“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关于专家组来南京看稿的通知。28日赶到南京,下午专家组冯远、刘健、陈履生、代大权等对我的画稿进行了点评,很庆幸在刻版前能听到专家的点评,画稿中局部有几处一定要改的,但专家就中间一幅关于表现“罢与尊”的意见让我有些为难,但回合肥后我还是接受专家组的意见对画面做了修改。


    汉代太学-独尊儒术炭笔4稿合

             2016年3月,在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刻印创作正式开始。版画是思考的艺术,许多画面效果还是要在上版刻与印中才能发挥出来,一旦构思构图确立,就是一版到底,边刻边印边思考,在刻印转换中版面以套色顺序刻、印、铲轮番制作不间断,最后以绝版而结束,根本就没有悔改的余地,如果不满意只能重新换版从头再来。所以每次刻版印制后根据画面效果要深入思考很久才可以进行下一版面的创作,正是:思索许多才可以动刀几许。

             2016年6月又接到“工程”组委会办公室通知,要求把即将完成作品的数码文件传到北京,很快就收到专家反馈意见:建议三联画中间一幅要重新创作,而且中间这幅的意见与上次专家意见相反,从表现“罢与尊”改为突出“独尊”,也就是要改变构思重新构图。从头来,没有修改的余地,这就是版画创作。时间紧迫,调整创作心态是关键: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反复修改提炼,这是我近十几年主题画创作磨练出来的经验和能力。


    汉代尊儒色彩最后稿

             五个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一路颠簸一路歌。2016年8月,我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的要求完成了“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项目创作,9月1日,“工程”组委会办公室指定的上海特锐公司专车到合肥取画,看着带雪白手套的工作人员把作品层层包裹装车起运,我感慨万千…

            历时一千多天的古代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使我有了一次全新的创作体验:

            从无米之炊到少米之炊,从过于谨小慎微依赖客观史料到纵相历史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之中受益颇多。以历史为题,将真实的历史与艺术的真实有机合成并达到艺术的合理完美之境,需要当代美术家以穿越时空的臆断和纵向的视野去思考,需要当代美术家深厚的历史情怀与炽烈的创作激情,这也是当代美术家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历史题材创作中的能力体悟,也是此次创作的自我要求。


    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5稿

            中国汉代崇尚厚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惊人数量的文物史料,但这些仍然无法为我们展现恢宏的汉朝图画,汉代自然和人文气象当代人已无法体及。汉代的真实可信靠文字的历史解决了一半,还有一半图像的历史只有靠造型艺术家去独立的而不是依附地去完成。既然无法看到真实的历史,那么艺术的再现历史就尤为重要。精通历史对我来说是不现实的,但努力从文物碎片中重现金缕玉衣的物象真实,从考古学家发现的蛛丝马迹中寻觅大汉雄风的遗迹,力争每一细节都有汉代文化的依据,以史为证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是我此次创作的基本手法。


    汉代太学与独尊儒印刷用

            汉代南北文化交融,并以楚文化为主流,充满了自由意识的觉醒,那种古朴的神性后人难以逾越。汉代装饰性的壁画非常流行,最能反映这一时期绘画成就的是帛画和壁画,以及画像砖和画像石。我们说的艺术的历史和历史的艺术就应该正视、吸收、学习那个时代的艺术形式、语言、图式。西汉造型艺术古拙浑厚、形似意像、庄重简练,几十年来一直是我美术学习参照的首选,也是这次版画“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创作风格形成的基础。


            这次美术创作工程扩充了版画画种,这对中国版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让中国当下版画群体又一次集中走进了公众视野,走上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美术创作工程中15幅版画作品无论在版画主题画创作的探索;版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对中国传统版画语境的继承和创新,并摆脱了近几十年以欧美现代版画为学术标杆的现象;以及进行大篇幅版画创作实践的成就等,都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版画的成长需要本土营养,版画家要用自己的作品重新唤起群众对版画艺术的热爱。要了解中国老百姓的审美情趣,应从中国传统美术着手,中国美术博大精深,气象万千,其绘画、雕塑、工艺、书法篆刻、建筑艺术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体系有着与西方明显不同的艺术特性和审美价值,这是中国绘画的根本,也是中国现代版画生存的根本。与其转道从西方拿来,不如立即从本土开始做起。国家的文化复兴战略,为构建具有民族气派和时代精神的当代美术体系确定了方位,为中国的当代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借“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契机,中国的版画家们行动起来了,可喜可贺!

    2017年2月 于江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