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大林
合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 柯大林:格高迩雅 卓尔不群

  • 2016-06-12  作者:柯大林  来自: 点击:4751 次
  •   书法艺术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正是一个由技进入艺、由艺近乎道的过程。就每一个书法家而言,正是通过在已经基本定型的书体中加进自己生命的个性积淀,使书法艺术不断嬗变而成为总体文化发展历史中的书法个体创造。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合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合肥市书画院特聘书画师的柯大林,人们对他的书法艺术并不陌生。按照时下的审美观念,他的书法风貌无疑是属于碑学的范畴。人们评价书法,多以碑帖为分野,因此有了碑学与帖学之别,然而实际上任何被称为碑学书家或帖学书家的,其实都是碑帖兼融的,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有轻重取舍而已。在书法艺术中,碑尚古,写气质;帖尚韵,写性情。我们审视柯大林的书法,实际上也是融合了碑和帖的成分,他的作品中常以碑之奇崛帖之雅韵流连其间,卓尔不群,颇见境界。

      柯大林自上世纪70年代初握管临池以来,先自颜楷入手,继学“二王”、米芾,再学汉隶、魏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80年代初起,他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潜心临习《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手摹心追,日夕思索,开拓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艺术品位,练就了娴熟的用笔技巧,随后他又系统的接触了大量明清碑帖,于徐渭、王铎、傅山尤为倾心,对他们的法书进行了深入的阅读、临习、研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柯大林认为,在书法创作领域,“意”和“法”为其根基。意”,即书法创作理念,古人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艺术创作应以意境创构为终极追求,写意、写心、写个性、写我神。“法”,即书法创作技巧,历代书家均强调“运笔”和“结体”,前者是时间性的,后者是空间性的。中国书法是在空间性“结体”中,显出时间性“运笔”来。在这一过程中,柯大林特别偏重以激情潇洒为痛快,以点画狼藉显性情。他在创作中奉行“无意求佳乃佳”的书家圭臬,以平常心进入书法创作状态,他的一幅幅作品总是翰墨淋漓,大巧若拙,融温润酣畅于其中、若行若藏,穷气韵变化于毫端,厚重灵动、线条饱满、婉转流畅、结字多有变化,在墨色上,枯润、浓淡、涨敛运用比比皆是,且变化自然,呈现出涩而不滞、血润骨坚的艺术格调。

      实践经验的积累,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长,在柯大林的创作中不断有所体现,形成他书法艺术的新貌。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在他书法作品中,没有矫情造作,没有雕琢的痕迹,一如他本人纯朴、厚重的风格。他凭借自己丰富充实的书法技巧,更凭着自己的悟性与境界来处理书法的结构与章法,似行云流水,有激情中不失平稳,犷放中不失严谨的大家气度。柯大林在五种书体并重中更追求行草的雅致与拙趣,浑厚与空灵,他的草书洋溢着一股激情、豪放、大气。观其书写草书时,有快有慢、快慢结合,快速中有节奏、有节制;慢速中有奇崛、有惊险。尤其在追求韵味时,笔触有时缓慢入篆,有时大刀阔斧,有时提按顿挫、有时泼墨写意,在快与慢中阐述着自己的审美情愫。笔者认为,体现于书法中的美有多种元素,但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那就是沉着有力,气韵贯通。柯大林的作品如是也。

      笔者看过柯大林大量的雄强厚重风格的作品,亦看过其含蓄婉约的风格作品。近年来,他似乎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和境界,恣性挥洒间不刻意表达什么,亦不追求什么,完全是一种写的状态,审视他多种风格的书法作品,能够感受和体味出书家书写时澄明的心境,而其清新质朴的风格也正是在这种近乎无意识的书写中彰显清晰和明朗,表现出一种敦厚、内敛的文化价值。

      难能可贵的是,身处喧闹与竞争的艺术界,柯大林却始终保持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心理宁静,默默固守自己的艺术空间,孜孜奋进。习书之余,他大量阅读中国古典诗词、曲、赋、文,潜心聆听中西音乐,研究、创作水墨画,多方完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努力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营造书法的新面目。欣赏他那一幅幅大气而深邃的作品,人们不禁为其对书法作品的用笔、结体的精到把握和善于融会、变化的优异禀赋赞叹不已。正是凭着格高迩雅、卓尔不群的艺术魅力,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荣获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全国奖”和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奖”,不少作品还先后被中南海和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艺术画廊收藏,部分作品被碑林勒石。

       “智则无涯,法固不定”,柯大林长年不懈默默耕耘,他常说:“名是虚的,书艺才是实的”。他还在苦练书法基本功,进一步加深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他的书法,不追求怪异的创新,也不追逐世俗流派;不急于求成,也无意于名世。他只是凭率真的心性日以学书自喜。这便是柯大林内心境界的美,也是他书法内涵的精魄。( 文/慧果)